盂县附近洗浴中心会所特殊服务-1号站官网登录
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:追梦长江筑安澜
新华社记者周圆
北京西郊,中央档案馆内,一封名为《国家计委关于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的通知》的文件静卧在文物柜中。纸上“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”的短短数字,让人不由得回想起长江安澜的百年逐梦之旅。
“改良此上游一段,当以水闸堰其水,使舟得溯流以行,而又可资其水力。”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之二《实业计划》中,首次提出在湖北宜昌一带修建三峡工程的设想。
彼时的长江流域,洪患肆虐成灾。在号称“九曲回肠”的荆江河道,泥沙不断沉积,形成“人在地上走,船在天上行”的奇幻险象。水高一尺,堤高一丈,这里时刻上演着水与陆、生与死的攻防。
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国内外专家多次开展三峡建坝考察,但放眼当时的中国,战火不熄、国似散沙,这些论证未能激起更大涟漪。
1956年,毛泽东来到长江,作诗展望三峡远景:“更立西江石壁,截断巫山云雨,高峡出平湖。神女应无恙,当惊世界殊。”
面对大自然的伟力,水利人慎之又慎。察岩样,勘地形,测水文……三峡地质勘探历时40余年,在2个坝区、15个坝段、13条坝轴线中反复查勘论证。
“水是最严格的考官,它无孔不入。面对三峡工程,一定要持最严谨的科学态度。”时任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潘家铮说。
一次次大论证,使得三峡工程的轮廓越辩越清晰。
1992年4月3日下午,人民大会堂内,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表决《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》。酝酿了七十余载的三峡之梦能否破茧而出?
16时许,位于武汉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内,寂然无声。“叮……”电话没来得及响出第二声,立即被接起——
“通过了!”
刹那间,欢呼声四起,大楼飘下一条长长的标语——三峡工程功在当代,荫及子孙,造福人类!
1994年12月9日,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下达《国家计委关于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的通知》。全文仅70余字,却为三峡工程建设翻开新篇章——
1994年12月14日,三峡工程正式开工;
1997年,大江截流成功;
2003年,三峡工程如期实现蓄水135米、船闸试通航、首批机组发电的三大目标;
2012年,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全部投产发电;
……
2020年,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。
“防洪、发电、航运、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。”验收结论如是写道。
从描绘蓝图到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,历经百年,由2700多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,以横锁大江的雄姿展示着“当惊世界殊”的盛世豪情。
巨川安澜,为长江流域发展带来新机遇。滚滚长江,不尽东流。洪行其道,惠泽人民。 【编辑:黄钰涵】